1

笑看風雲變

德國新天鵝堡

歐洲最浪漫的童畫城堡。

德國國王湖

一個人間仙境的地方,優美寧靜。

瑞士少女峰

歐洲最高點

5

笑看風雲變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85-86梅艷芳演唱會 - 留住你今晚





喜歡這首歌, 喜歡她帶帽, 喜歡她表演, 喜歡她的眼神, 喜歡她有型有格, 喜歡她那雄壯的聲線, 喜歡她......所有.

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

屏山文物徑

上星期日去了行屏山文物徑. 元朗屏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鄧族為新界其中一個重要的宗族,早在十二世紀時已定居於屏山,建村立圍,並先後興建多所傳統中式建築。1993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在屏山鄧族的大力支持下,設立屏山文物徑,把區內的歷史建築物連繫起來,讓遊人參觀。2007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屏山鄧族再次攜手合作,籌辦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文物館),館址原為建於1899年的舊屏山警署,館內介紹屏山鄧族的歷史文物及文物徑沿途古蹟。


屏山文物徑蜿蜒於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間,長約一公里,將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接連起來,信步可達,便可領略到過往新界的傳統生活面貌。


文物徑沿線的獨特古蹟包括聚星樓 (香港唯一的古塔)、鄧氏宗祠 (本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上璋圍 (一古圍村)、覲廷書室 (專為村中子弟準備科舉考試而建)、洪聖宮、楊侯古廟與及其他多所傳統建築。



起點由屏山鄧族文物館出發




舊屏山警署是現存位於新界的戰前警署之一,隨著一八九八年新界租約的簽訂後,政府認為需要建設警署以維持治安及提供政府服務,而屏山警署便是由前工務局於一八九九年興建。屏山警署乃該區唯一的警察根據地,直至元朗分區警署成立,此後其警署的用途便告停止,但該址仍保留用作警犬隊的總部及訓練中心,至二零零二年底正式移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舊屏山警署由一座拱形長廊的雙層建築物及一座單層的輔助建築物所組成,它擁有獨特的建築和歷史意義,其位置能俯瞰貫通鄧氏宗祠、聚星樓及覲廷書室等多個獨特古蹟的屏山文物徑。

政府將舊屏山警署翻修為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展出有關屏山鄧族、屏山文物徑及舊屏山警署的歷史。



屏山鄧族族譜



秀才故居寢具, 約有170年歷史



小童帽子有百多年歷史




訂親時, 男家用以盛裝過大禮的龍鳳禮盒, 頂層可擺放過來放燒豬



新娘坐架



屏山附近的景觀



洪聖宮位於屏山坑尾村,由屏山鄧族所建。據廟內匾額上所載年分顯示,廟宇可能建於清乾隆丁亥(一七六七年)。現存結構於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重修而成,至一九六三年時再次大事修葺。

傳說洪聖本名洪熙,是唐代(六一八至九○七年)的廣利刺史,廉潔愛民,鼓勵學習天文地理,並設立天文氣象觀測所。由於計算和預測準確,商旅和漁民都獲益不少。死後被追諡為「廣利洪聖大王」,廣受民眾敬仰供奉,漁民及以海為生人士供奉者特別眾多。

洪聖宮為兩進式建築,中有天井,結構簡樸。本港其他廟宇的天井多加建上蓋,改作香亭。但洪聖宮天井仍依原來設計,故採光及通風效果較佳,亦為這所廟宇的最大特色。



好古舊的石屋




述卿書室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紀念先祖鄧述卿。書室建造得十分華麗,為傳統兩進式建築。書室於1977年被拆卸,而書室的前廳則保留下來。






很高的門




後面已是住宅了



覲廷書室於一八七○年落成後不久,清暑軒亦告完成。清暑軒毗鄰覲廷書室,被用作到訪賓客及鴻儒的下榻居所。

清暑軒樓高兩層,呈曲尺形,雖是獨立建築,但有通道在第二層與覲廷書室相連。清暑軒原指底層一間廂房,建築物本無名字。

由於用作客房,故裝飾華麗,木刻、壁畫、灰塑、漏窗及斗栱等裝飾充分顯示出傳統華宅的氣派。清暑軒修繕工程於一九九三年底完竣,費用由香港賽馬會贊助。







覲廷書室坐落於屏山坑尾村,乃屏山鄧族廿二世祖香泉公為紀念其父覲廷公而興建,於一八七○年落成,兼具教育及祭祀祖先的雙重作用。

興建覲廷書室的時代,鄧族十分富裕,族人在屏山一帶建了很多書室。書室設立的目的在培養族中子弟考取科舉,進身仕途,從而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

科舉制度廢除後,覲廷書室仍負起作育族中子弟的功能。直至二次大戰後初期,覲廷書室仍是坑尾及鄰近村落青年讀書學習的場所。





左邊是鄧氏宗祠   右邊是愈喬二公祠



愈喬二公祠坐落於鄧氏宗祠旁邊,為三進兩院式建築,結構和規模與鄧氏宗祠相若。二公祠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十六世紀初興建。二公祠除用作祠堂外,亦曾經是各村子弟讀書之所。一九三一至一九六一年間,達德學校於此開辦。據祠堂正門石額所載,清光緒年間(一八七五至一九○八年)曾進行大規模修葺,但仍基本保持原來的結構和特色。


那橫額影響了啊




 




鄧氏宗祠是屏山鄧族的祖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鄧氏宗祠是三進兩院式的宏偉建築,為香港同類古建築的表表者。建築物三進大廳上的樑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屋脊飾有石灣鰲魚和麒麟。後進祖龕供奉着鄧族先祖神位。宗祠現仍用作屏山鄧族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在楊侯古廟與上璋圍間小路之旁有一口古井,確實建造年代已難於考証。據鄧氏族人相傳,這口井由坑頭村村民所建,在二百多年前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曾一度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食水的主要來源。




楊侯古廟坐落屏山坑頭村,為元朗區六間供奉侯王的廟宇之一。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確實修建日期已不可考。一九六三年、一九九一年及二OO二年時廟宇曾大事重修。

有關侯王的來歷說法頗多,村民認為侯王即宋末忠臣楊亮節,他因保護宋帝而捐軀,深受後人景仰而加以供奉。

楊侯古廟結構簡單,只有一進,三開間,分別供奉侯王、土地和金花娘娘。



上璋圍由居於屏山坑頭村的鄧氏族人分支所建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上璋圍四周原有青磚築砌的圍牆環繞,圍內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布局整齊別緻。

如今部分圍牆已遭拆卸,但門樓、神廳和圍內一些古屋依然屹立,尚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布局、結構和風貌。


這裡不得進入, 因是私人地方.



在上璋圍之西不遠處有一神壇,供奉的神村民稱之為社公,即土地公。傳統中國村落皆建置社壇,以祈求福澤,保佑闔村平安。社公亦稱伯公、土地公、福德公等。社壇多為簡單的磚砌建築,許多時都不設神像,以石頭代表社神。



聚星樓是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坐落在上璋圍之北,據屏山鄧氏族譜所載,聚星樓由鄧族第七世祖彥通公所興建,已有超過六百年的歷史。

塔在傳統上多為佛教建築,但過往亦有很多塔是為了改善地方風水而興建。鄧族父老相傳,聚星樓矗立的位置原是河口,面對后海灣,興建聚星樓是用以擋北煞,鎮水災,而聚星樓與青山風水遙相配合,亦可護佑族中子弟在科舉中考取功名。事實上,鄧氏歷代人材輩出,士人及當官者不計其數。



走了差不多二小時, 但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是一條很舒服的文物徑.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屯門碼頭隨影(二)

今早吃了一個豐富的早餐, 好味!




見到有椰子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